晨读·百年工运人物记 | 李素丽:为人民服务没有“终点站”
1981年,李素丽怀揣着播音员的梦想,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,却以12分之差失之交臂。后来,李素丽进入公交集团,拿起扩音器报着站名,当起了“车厢里的主持人”。
1981年,李素丽怀揣着播音员的梦想,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,却以12分之差失之交臂。后来,李素丽进入公交集团,拿起扩音器报着站名,当起了“车厢里的主持人”。
当时,在上海流传着“工人不出头,出头便入土”的话。李启汉把它改成了“工人两字合起来,是一个天字,所以工人就是天”。工人半日学校根据工人三班倒的作息时间,分早晚两班上课,因此称为“半日学校”。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,还时常用通俗的语言传播马列主义思想。李启汉每
两间简陋的教室、一盏煤油灯、一台留声机、一张写着“工人半日学校”黑字的白纸条……1920年,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沪西小沙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——沪西工人半日学校。创建者正是中国工会和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——李启汉。
亲爱的粉丝朋友们,还记得陪伴大家一整个春天的“晨读·百年工运故事”吗?我们收获了无数感动与共鸣。今天,晨读栏目第二季“百年工运人物记”正式启航!
亲爱的粉丝朋友们,还记得陪伴大家一整个春天的“晨读·百年工运故事”吗?我们收获了无数感动与共鸣。今天,晨读栏目第二季“百年工运人物记”正式启航!